东丰县人民政府

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魅力东丰>> 中华武术之乡

中华武术之乡

发布时间:2018-03-30 14:18信息来源:东丰宣传文化网

东丰县人民政府

  东丰县武术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百年关东尚武精神的传承。东丰的武术文化历史的纵向延伸和现实的横向发展也使得城乡武术活动迅速普及。

  东丰的传统武术,受满清骑射文化影响近400年,根植东丰大地有100多年的历史,传承至今,整整一个世纪。 2013年初,东丰县委直面蓬勃发展的群众性武术运动,因势利导,提出了创建武术之乡的建议。在县委常委会议上提出:“武术文化是东丰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的今天,挖掘承扬这个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进步中,重新判断地域武术文化的价值含量,充分释放其文化原动力作用,应该是我们提出创建全国武术之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站在尚武图强、增强民族自信心、增加社会凝聚力、为百姓谋福祉的高度去抓好创建工作,努力引导创建活动接地气、合民心、促发展,着力使中华武术文化成为激励40万东丰人民建设美丽、富裕、幸福、快乐新东丰的精神丰碑。”

  东丰县武术协会始建于1984年。2013年,换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领导机构。开始,协会内设九个专业分会,分别是吴式太极拳分会、杨氏太极拳分会、陈式太极拳分会、六合拳分会、形意(大成)拳分会、八卦掌分会、八极拳分会、螳螂拳分会、少林拳分会。随着创乡工作的深入开展,县武协加大了对武术资源的开发整合力度,根据全民武术健身的需求,增设了养生气功分会、太极推手分会、咏春拳分会。创乡工作的蓬勃发展,不仅激发了人民群众的习武健身热情,纷纷参加习武健身活动,也获得了社会上其它健身组织的认知,主动参与加盟。于是,武舞分会、武术健身操分会、太极瑜伽分会、跆拳道分会应运而生了。这不仅使武术队伍得到了扩张,也赋予了武术新的文化艺术内涵,让武术在全民健身中,更入人们的眼球,吸引了愈来愈多的各界群众加入其中。 为动员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创建活动,在县四个班子的重视和支持下,县武术协会组织武术通过学校、社区、乡镇、企业、机关、军营等六个渠道向纵向延伸,向横向拓展。“武术六进”的路径选择,搭建了武术文化振兴的大平台,筑起了武术文化发展的大空间。 随着武术队伍的扩张,县武协专业分会达到了16个,加上所属的14个乡镇分会、9个社区分会,分会总量达到了39个,会员也由换届伊始的100人左右,发展到目前的2000多人。

  两年来,县武协经常开展武术展示、交流、比赛、培训等活动,武术骨干队伍得到了发展壮大。目前,全县共有国家级武术教练员7人,有293人获得国家武术类社会体育指导员资格称号,有1048人取得国家武术段位资格,拥有武术类裁判员36人,其中国家一级裁判员7人。 在东丰,传统武术依然延续着拜师学艺、收徒传承的模式。除了吴氏太极拳和梅花螳螂拳的嫡派传承外,陈式太极拳著名传人王西安的入室弟子雷军、潘涛,杨氏太极拳著名传人崔仲三的入室弟子张崇政,大成拳名家王永祥入室弟子李森,还有辽宁鞍山太极拳名家谢守忠的弟子姜允忠、王万生、何英等,也都门下有徒,桃李满园。而他们的弟子、东丰的武术后辈不负众望,已成为东丰武术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中华武术在这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经东丰几代武术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了东丰武术拳种多样化。目前,全县有门派可循,有代表性人物的武术拳种种类发展到29个,器械类武术也15种之多。其中,吴式太极拳、螳螂拳两个拳种为嫡派传承,达到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标准,正在进行申遗工作。五指八卦掌、鱼行拳、圆通拳为稀有的民间传统武术套路,弥足珍贵。

  东丰不是中华武术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但已经构建了传统武术的传承平台、群众武术技艺的展示平台、武术健身活动的普及平台、武术优秀人才的培养平台、武术文化的交流平台,和谐社会的宣传平台。东丰武术为实现《全民健身计划》,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东丰堪称中华武术文化的典范传承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是一幅满载沧桑的画卷,这是一曲催人奋进的号角。回眸东丰大地,乾坤未老,地灵尚有人杰;抚看鹿苑今夕,山河再造,东丰依然春光。当此古老的“盛京围场”完成百年嬗变、世纪跨越的历史节点,一个崭新的历史纪元已在这里悄然揭开帷幕!

(责任编辑:孙野) [我要纠错]